在越南战争中缴获美制M114型155毫米榴弹炮,目前是越南人民军炮兵装备当中口径最大的火炮!该炮1942年全面生产,为二战期间美军的炮兵主力,侵越战争时也随美军到了越南。
M114榴弹炮使用的M107型155毫米“高爆弹”炮弹上标明的装药为TNT,这显示它的性能非常落后,现今的军事大国都炮弹都是混合装药,成分较为复杂,只能生产的国家化工水平是很低的,只配生产口红!
越军的M114榴弹炮估计也是在二战期间制造的,榴弹炮由于发射药室比加农炮小,发射炮弹时对药室和炮管磨损不像加农炮那样严重…M114榴弹炮战斗全重5.8吨、M107榴弹重43公斤,装7公斤、射程15公里内,二战距今已经70多年了,越军仍然在使用二战期间的火炮,说明该国炮兵建设举步维艰!
现代火炮制造技术和工艺仍然掌握在10来个工业化水平非常高的国家手里,这些国家的近现代工业化时间至少有150年的历史!在100多年前就掌握了先进的火炮制造工艺,比如:德国的克虏伯公司、瑞士的厄利空公司、瑞典的博福斯公司、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英国维克斯公司……这一些企业都是上百年老企业,在火炮界声名显赫!一直领引世界火炮发展的方向,这就是工业和工艺长期积累所带来的效应。
苏制2S4型榴弹炮是越南最大口径的自行榴弹炮,口径152毫米,这型炮最早出现在1960年代初期,距今也有60年左右了!
火炮制造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样较为简单,不是说有了一点“高级数控加工中心”就能制造出来的…要是这样的简单的话,世界上有条件购买“加工中心”的国家至少有50个以上…都可以制造出火炮了,而不是现在的仅10来个国家。
火炮的制造要先从冶炼钢材开始,然后经过锻造、轧制、热处理,各种大中小型零部件的机械加工直到最后的组装,需要非常完整的重工业链来支持!这条工业链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重工业部门,还要加上这条工业链上工作的数百万工业人口!要想制造出来火炮,需要的将巨额的资金投入到重工业当中去和培养出大批链条上的有关技术生产者。
美国军工厂内正在制造105毫米口径的炮管,图片上的工序是将炮管坯进行“旋锻拉长”。
但是,世界上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确实很少,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工业水平都很低! 火炮制造必然要提及炮管的生产,因为炮管加工不出来或者工艺很粗劣也就不可能发射炮弹,炮管加工的优劣影响到了火炮的射击精度。
拉制炮管膛线的巨型拉刀,根据不同直接的孔洞去进行制造,拉刀是制造工艺很复杂的加工工具,通常来说这样一根拉刀的价格需要十几万美元…所以,火炮制造的巨额投入一般国家是承受不起的。
炮管属于深孔加工工艺,技术难度在火炮制造当中属于最高难点。 锻造完成后还需经过热处理、精整后的炮管坯才能进行冷加工膛线工序,先使用“光学窥膛仪”对炮管坯内壁进行非常仔细的检查,要看看里面有没有:细微的裂纹、沙眼、夹渣、……等缺陷,然后用镗床的卡盘将炮管坯卡紧…进刀,在加工膛线(阴阳纹)的过程中是看不到内壁的加工状况,这就需要资深的高级深孔加工技师凭经验去完成这项工作,要想知道膛线工艺流程“走刀”是不是正确,要看“拉刀刀杆”的运动是否均匀、还要摸刀杆感受切削金属时轻微的抖动、观察冷却油的温度……这种“人与镗床合一”的经验,没几十年以上的经验积累根本不可能完成深孔加工工艺的,而且工厂里面不止一个资深高级技师……这些工作不但要有天赋,还是拿钱培养出来的经验!
越军所使用的苏制B-21型车载火箭炮,也是苏联1950年代末制造的装备。
通过最简单的介绍了炮管加工这一项工艺的困难程度,就会清楚没有上百年的工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工艺积淀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火炮的!
炮弹引信是很复杂的微机械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价格昂贵!加工精度不亚于瑞士机械表,世界上也没有几个国家可以大批量的制造炮弹引信,越南当然不在其中。
越南目前是农业国家,就没有多少重工业,根本制造不出来大口径火炮 ,只可以使用陈旧的装备,这些陈旧的火炮也是战争遗留和苏联援助的,损坏一门也就少一门!另外,越南不但制造不了火炮,炮弹也制造不了,一枚最普通的大口径“高爆榴弹”的国际市场采购价制造在8000美元左右,比两个越南人的GDP还多!这样昂贵的价格也不是越南可以大量购买的,一个榴弹炮营需要几千发的备弹量…根本配置不起!
现代战争拼的就是消耗!可以制造火炮和炮弹的国家在“炮战”中将占据绝对的优势,而越南这样的靠缴获和援助火炮、炮弹的国家也就就没有资格,也不敢进行大规模的炮战!
直到1984年老山之战时,越军炮兵还是敢于对等还击的,双方火力交锋密度之大竟然到了多次发生炮弹空中相撞的地步。1981年越军仅仅为支援1个步兵连进攻对手,就发射炮弹570多发,但仍被击退。
但不可否认,10年轮战期间越军炮兵确实不及对手,实力也一直在下滑。1979年,越军部署北方边境有7万野战部队、15万地方部队和民兵,下辖7个炮兵团(配属主力师)、5个炮兵营(配属地方部队),装备各型火炮300余门。
反观当时对手则集结了48个炮兵团(一说40个团)、约1500门火炮,不仅口径更大、炮弹充足,而且攻击发起突然,炮火集中使用(越军部署前沿、构筑好阵地用于防御的火炮并不多),打得越军难有还手之力。
比如1979年对手某炮兵团配合步兵进攻10余公里地段,越军一个炮兵阵地突然开火,结果被对手炮兵团一个反击就打成了哑巴。之后越军2个连增援上来,也被对手炮兵炸得无处躲藏,一名被俘越军士兵就心有余悸地说“炮弹总是追着我们炸,太可怕了!”
还有对手观察哨也很厉害,比如1979年2月28日丢掉禄平县城后,越军炮兵不敢正面对抗,就采用汽车拖大炮“打了就跑”的方式袭扰对手,结果被潜入敌后的对方炮兵观察哨摸准了炮位,1个炮兵营齐射就一举摧毁越军122榴弹炮4门、多管火箭炮4门。侦察英雄隆志勇曾带队深入敌后,在与后方运输线被敌炮火切断的情况下潜伏某高地,连续侦察敌情46昼夜,配合炮兵准确消灭了越军炮阵地。此外,对手装备的“辛柏林”反炮兵雷达,更是让越军恨之入骨,甚至派出特工进行破坏。
从1983至1984年,越军连续2年每逢春耕(3、4月份)就向广西云南边境村寨开炮挑衅,破坏春耕,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对手也不示弱,集中了大量火炮用于炮火反击、支援步兵,比如1983年入春以来越军向云南边境发射枪弹3000余发、向广西东兴发射炮弹250余发,随即遭到对手炮兵猛烈还击,多处前沿地面工事和炮阵地阵地被摧毁。1984年越军故技重施,同样遭到对手炮火反击,仅广西前线人。
越军虽然装备不错,弹药也较充足,但因受制于北方、柬埔寨2大战场,再加上军工水平低下,炮弹基本上全靠库存和苏联援助,火炮毁一门就少一门,炮弹打一发就少一发。由于北方边境多山地丛林,越军后勤补给十分困难,无力运送和囤积足够火炮、弹药与对手长期大量拼消耗、拼火力。
其与对手总实力的差距在1984年老山、者阴山大战时暴露无遗——对手集中老山地区所有炮群,甚至师属坦克营也一字排开,用400多门火炮展开火力封锁,打敌后续梯队,抢占某高地的越军1个营几百人被打得只剩下6人。虽然越军发起营团集团冲锋,还敢于和对手展开炮战,但被对手数百门火炮发射的2.6万炮弹完全压制,越军损失火炮20余门,1天内就阵亡3000余人。
自从越南展开独立运动以来,先后击败了法国,与美国人打了一个平风秋色。除了对大国的战绩确实让人感到震惊之外,越南人在对小国的战绩也显得让人惊叹,比如对同属于印支半岛的柬埔寨,简直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以至于,泰国、老挝甚至马来西亚都一度都可以感觉到来自越南的军事威胁。所以,不知天高地厚的越南人就自封了一个“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自诩除了苏联和美国谁也不是它的对手。
但是,越南似乎忘记了。其击败法国之时,法国国内正是政局动荡之际,第四共和国向第五共和国过度阶段。而且,越南获得自己友好邻国和在意识形态上相近国家的支持。所以,在对法国作战时无论是战略、战术,制定的都很有效,武器方面也差距不到。甚至在与美国对决的越南战争时期,越南人依然可以依靠两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支撑着对美国的战争。
同时,越南人也忘记了,除了在对法国人时,越南人适当的展开了运动战结合游击战的战术。而在对美国人时,几乎依靠的就是游击战。越南人想要拉开架势,与美军“枪对枪,刀对刀”,那么美国的火炮和空中打击将会瞬间被打得恢复湮灭。所以,越南战争期间,北部正规军的重型机械化部队虽然也有大炮、坦克,但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美国的空中打击,所以往往避而不战,根本不敢正面与美国人对决。
到了对越反击战和两山轮战期间,原本对越南全力支持的苏联,无法对越南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一方面,是因为当年发达的陆路交通被“斩断”,而苏联的空运和海运能力又没有办法弥补陆地运输不畅所造成的物资不足;另一方面,苏联本身的经济出现问题,再也无法继续像以前那样无限制进行援助。所以,越南人的军事物资一下子锐减了许多,在遇到炮战,只能进行零星反击,根本没办法进行炮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