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19日深夜,国际的目光聚集在我国南海滨一座小城澳门。
新口岸旁,刚建成的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灯火通明,这是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举办地。
中方仪仗队队长抽出的指挥刀分外有目共睹刀身垂直、华光寒冷、竖立向天。
刀形垂直坚韧,标志中华民族的刚直不平;底部配有云龙纹,刻有篆字“全国第一刀”;刀的护手,正面看像一只飞舞着的凤凰,旁边面看又像是一只昂首阔步的平和鸽,标志中华民族对平和的酷爱;刀鞘上有手艺刻制的腾飞巨龙和万里长城,涵义中华民族的巨大复兴。
1992年10月1日起,我国人民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履行队长和分队长开端正式配用指挥刀。
92式指挥刀规划制造者沈从岐说,仪仗指挥刀自诞生以来,见证了国庆、香港和澳门回归等重大历史事件,渐渐的变成了国威、军威的标志。
握刀、拔刀、立刀、托刀、撇刀、举刀、入鞘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上的军刀礼趁热打铁、行云流水。但对仪仗队队长来说,要将这把长100厘米、宽2.5厘米、重1.65公斤的宝刀使得满有把握,背面是每天上千次的操练。
20日零时,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由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相伴升起。
现在,这把见证澳门回归的指挥刀,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岁月流逝,宝刀风貌仍旧,静静叙述着那永载史册的一刻。